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210例35岁以上妇女骨密度和血清参数的测定结果,发现骨质疏松时骨密度明显降低.血清参数中FSH、LH、BGP和AKP水平升高,E2和CT水平降低。这些变化和绝经年限有关。血清参数与骨密度的关系表现为:FSH、LH和AKP与BMD呈负相关系.E2则呈正相关关系,BGP和CT无显著性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BMD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而血清参数有着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腰椎周围肌间隙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特点,为腰椎后路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和操作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选取18具成人尸体湿性躯干标本,一侧行局部解剖观察腰椎周围肌肉及其毗邻结构,另一侧行模拟肌间隙手术入路,观察不同肌间隙的解剖构成及其显露腰椎相关结构的特点;同时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的腰部MRI与CT图像,观察肌间隙的影像学显示特点.结果:Wiltse间隙位于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由脂肪及疏松结缔组织填充,无血管、神经穿行;通过该间隙可清晰显露腰椎关节突关节、椎间孔及横突;75.0%的CT片和93.3%的MRI片可显示Wiltse间隙.LIMP间隙位于最长肌与髂肋肌之间,由一层薄而透明的筋膜分隔两肌,69.4%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肌支穿行间隙内;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区及椎弓根;41.6%的CT片和56.6%的MRI片可显示LIMP间隙.Watkins间隙位于髂肋肌与腰方肌之间,由腰背筋膜中层及少量脂肪分隔肌肉形成,75.0%标本可见脊神经后支的皮支及伴行血管走行;该间隙可满意显露椎间孔及椎体两侧;63.3%的CT片和86.6%的MRI片可显示Watkins间隙.结论:熟悉腰椎不同肌间隙的形态特点及穿行结构,术前影像学准确观测有助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的选择与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胚胎和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与诱导分化特性,为脊髓损伤、神经再生等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5在安徽医科大学微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孕12d的SD大鼠和新生1d的SD大鼠各1只。①分别将胚胎鼠和新生鼠的大脑皮质体外分离培养,每3天换液1/2,每7d传代1次。②选取第3代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预先涂有多聚赖氨酸的盖玻片的12孔培养板中,补足神经干细胞分化培养基,继续培养7d,进行神经干细胞的诱导分化。③通过形态学观察和Nestin免疫细胞化学鉴定,以及5-溴脱氧尿核苷法检测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并检测分化成熟的神经细胞标志抗原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原的阳性细胞数及细胞总数。结果:①胚胎鼠与新生鼠原代、传代、分化培养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胚胎鼠形成的神经球数量和每个神经球所含细胞数均多于新生鼠。胚胎鼠与新生鼠培养的球形克隆均可连续传代获得大量亚克隆细胞,并诱导分化成3种主要形态的神经细胞。②神经干细胞的鉴定结果:原代和传代的细胞均呈神经干细胞标志性蛋白-Nestin阳性反应,结合悬浮培养有神经球形成的现象,证明所观察细胞为神经干细胞。③胚胎鼠与新生鼠不同时间段单位面积Nestin与5-溴脱氧尿核苷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阳性率的比较:两组培养1,3,7,11,14,28d后单位面积Nestin与5-溴脱氧尿核苷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及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t=2.41~92.71,P<0.01或0.05)。④胚胎鼠与新生鼠神经干细胞分化指标的测定:胚胎鼠及新生鼠的MAP2阳性细胞分别为(32.6±5.6)%,(30.7±6.7)%,抗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分别为(47.5±9.4)%,(50.3±8.9)%,P均>0.05。结论:从胚胎鼠和新生鼠的大脑皮质均能够成功分离培养出神经干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Nestin,并具有自我更新及体外扩增传代能力。胚胎鼠神经干细胞数量多且增殖能力强,更适合用于神经再生与修复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吴磊  徐斌  徐洪港 《中国临床康复》2011,(15):2685-2689
背景:固定移植腱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系统各有其优势,对于用何种方法固定移植的肌腱,目前国际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的:观察关节镜下横杆悬挂固定法固定自体腘绳肌腱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09/2010-01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二科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应用股骨端横杆悬挂固定和胫骨端界面螺钉组成前交叉韧带固定系统行自体腘绳肌腱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重建后随访6~16个月(平均10个月),评估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稳定性等指标。结果与结论:随访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重建后膝关节活动度均正常。所有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评分为(60.20±11.54)分,重建后6个月为(92.95±3.55)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截至重建后6个月,IKDC评分18例正常,其余2例接近正常。说明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横杆悬挂固定法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疗效确切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6.
背景:目前老年股骨颈骨折主要通过髓关节置换来进行关节功能重建,重建形式包括人工股骨头置换(单极或双极)和全髋关节置换。 目的: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双极与单极)与全髋关常谖换对6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心计算机枪索1990-01/2011-05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洲“femoralneckfracture,unipolarhemiadhroplasty,bipolarhemiarthropIasty,totalhiparthroplasty”,蚪限定文々语苦种类为English。同叫计并机枪索1990-01/2011-05 万方数据库棚关文章,枪索词“股骨颈骨折,甲极人工股骨头嚣换,双极人工股骨头饵换.伞髋哭竹嚣换”,许限定文曲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文献516篇。 结果与结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有多种治疗方式,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不能达到髋关节的解剖复位及功能复位,因此只作为对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要求不高患者的处理方案。个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的恢复、疼痛率及置换翻修率均优于人:哪殳骨头鼹换,因此是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改良Possum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率进行预测,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调阅某三甲医院骨科2013-2014年收治的10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实际发生率,与应用改良Possum系统计算得出的预测并发症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10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实际发生率与应用改良Possum系统计算得出的预测并发症率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Possum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修改的必要性和内容,以期为监督管理者提供参考,为期刊人理清思路、指明方向,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方法】 通过信息收集、文献研究等方法,从期刊的出版活动和转型需求出发,针对版面费的收取、主管主办制度的局限性、出版单位不端行为等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列出《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的具体修订建议。【结果】 对《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九项条款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建立规范的版面费收取监管制度,为期刊的创新发展提供经费保障;改革和完善主管、主办制度,通过设置承办单位助力期刊更好更快发展;严厉打击出版单位的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环境。【结论】 亟须与时俱进地对《期刊出版管理规定》进行修订,以适应现有的出版改革要求,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 RI测量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标准的相关性,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2004-06/2005-0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门诊和住院的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划分为脊髓型颈椎病中重度组(0~12分)18例,脊髓型颈椎病轻度组(13~17分)12例。以2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血清中IgG、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并对椎间盘高度、椎体水平硬膜囊中矢径、椎体水平脊髓中矢径、椎体水平硬膜囊前间隙等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20例血清中IgG、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采用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对各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程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各部位椎间盘高度、椎体水平硬膜囊中矢径、椎体水平脊髓中矢径、椎体水平硬膜囊前间隙的比较:与脊髓型颈椎病中重度组比较,轻度组以上各指标均基本相近(t=0.45~0.90,P>0.05;t=0.09~0.89,P>0.05;t=0.23~0.66,P>0.05;t=0.31~0.94,P>0.05)。②不同程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比较:与脊髓型颈椎病中重度组比较,脊髓型颈椎病轻度组IgG含量明显降低(t=0.02,P<0.05),而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基本相近(t=0.11~0.42,P>0.05)。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脊髓型颈椎病中重度组+轻度组IgG含量明显升高(t=0.00,P<0.01),而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基本相近(t=0.15~0.78,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 RI测量指标反映出的脊髓受压迫程度与临床症状不一致,其自身免疫水平可能影响到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的高低,提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与自身免疫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原代单层培养的自体软骨细胞包埋于骨与骨膜之间修复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探索一种关节内骨软骨缺损或单纯软骨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实验于2003-05/2006-10在安徽医科大学完成。实验分组:取4周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7只,体质量460~520g,随机摸球法分为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骨膜移植组,每组9只。实验方法:取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兔子膝关节的软骨消化成软骨细胞并在体外原代单层培养近2周;每只兔子的双侧膝关节股骨滑车部造成3mm×4mm×4mm的骨软骨缺损,在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各取两块3mm×4mm的髂骨洗去血细胞,充填软骨下骨缺损,松质面向关节腔,骨膜覆盖,软骨细胞与纤维蛋白凝胶混合物注入腔隙内;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不注射软骨细胞;骨膜移植组用骨膜修复。实验评估:分别在4,8,12周进行大体和苏木精-伊红染色、蕃红花”O“染色、甲苯胺蓝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进行形态学以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软骨的生长情况,并按照O’Driscoll,Keeley and Salter评分标准,对各组进行半定量评分,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纳入新西兰大白兔27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3组软骨的生长情况: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软骨缺损被修复,外观与周围正常软骨没有明显区别,组织学检测为透明软骨或类透明软骨,软骨下骨修复完善;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缺损表面被纤维软骨修复,12周出现明显退变;骨膜移植组缺损被纤维组织及骨样组织修复,对应的髌骨软骨出现磨损的创痕。②3组不同时间点组织学评分:自体骨 软骨细胞 骨膜移植组、自体骨 骨膜移植组、骨膜移植组4周分别是(10.83±4.40),(9.33±3.93),(5.83±1.94)分;8周:(15.17±4.71),(10.83±3.06),(6.67±1.51)分;12周:(15.83±4.58),(8.17±2.79),(3.83±0.75)分。在第8,12周,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自体骨复合纤维蛋白凝胶负载软骨细胞修复关节骨软骨缺损,可在重建软骨下骨的同时形成透明或类透明软骨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